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載入中

資料處理中

  1.1 碳盤查介紹

行政院環保署碳足跡資訊網-碳足跡介紹: 行政院環保署碳足跡資訊網

 

  1.2 計畫緣起

由於氣候異常、地球暖化現象日益加劇,世界各地近來皆遭逢因氣候變遷所帶來之環境變化挑戰。聯合國減災辦公室也證實,所有天災事件,超過80%以上與氣候變遷相關。對於大自然的反撲,世界各國紛紛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的制約,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國會議(COP21)「巴黎氣候協議」決議,在21世紀結束前,要將地球暖化程度控制在攝氏2度內(目標1.5度內);國內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定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回到2005年2.45億噸的50%以下。都具體顯示須以關注全生命週期考量的碳足跡方法,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盤查、管制,藉由碳足跡盤查,尋找出具成效之減碳計畫。故碳足跡、碳揭露、碳中和等作為,已成為全球環境議題上的重點課題。 

工程建設之碳排放量為製造業之大宗,國內工程主管機關對於保衛地球環境的決心與行動,亦不落人後,公路局為順應世界潮流及政府節能減碳之政策目標,於101年初發展出「工程碳管理架構與機制」,係以工程生命週期之碳管理為目標,並作為未來國內工程設計規劃減碳考量之依據。交通部公路局依循我國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CFP-PCR)的審議程序,建立本土的基礎建設-道路、隧道、橋梁等三種工程類型CFP-PCR,且經行政院環保署於103年5月30日核准公告。內容定義包含基礎建設之系統邊界、生命週期範圍、原料取得階段、施工建造階段及管理營運階段之一級數據、二級數據之來源與情境皆有詳列規範,可供國內同類型之公共工程於執行碳足跡計算及碳盤查工作時參考使用,以達到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目標。 

計畫歷程.png